更新時間:2025-09-11 15:18:59點擊:
在自動駕駛的競技場上,焦點曾長期匯聚于載人的Robotaxi。巨頭重金投入,資本趨之若鶩,這條看似直達終點的康莊大道卻布滿技術、法規與商業化的多重考驗。然而,浪潮之外,一條更具實效性的路徑正在被驗證——從細分市場切入,或是實現商業化破局的可行選擇。
根據市場最新消息,2025年上半年快遞行業全國無人配送車保有量已突破6000臺,其中,九識(蘇州)智能科技有限公司(以下簡稱“九識智能”)在快遞物流KA客戶(即通達兔、郵政)中市場占比76%,每天有4000多臺九識智能無人車進行快遞運輸。這家由百度前智能駕駛團隊成員創建的企業,在城市無人物流配送賽道上,以短短4年內的跨越發展,實現了從零到商業化落地再到全球市場拓展的飛躍。
模式破局:技術外衣下的商業故事
九識智能,成立于 2021 年,專注于自動駕駛及其產品研發生產,目前已是中國成長最快的自動駕駛企業。2025年4月,九識智能宣布完成近3億美元B輪融資,引發業內關注。
觀察九識智能,許多人用技術邏輯考量,總結其先進性,但很少有人注意到的真相是——相比技術的成功,九識智能的商業模式可能更具決定意義。
時間回到2017年7月,百度發布全球首個自動駕駛開放平臺——Apollo計劃。這一時刻被業內認為是中國自動駕駛的“里程碑時刻”,但直至目前,市場上仍未有真正的 L4級別自動駕駛乘用車產品化落地,這其中,法規、安全性、商業化等問題均難以解決。
國家郵政局數據顯示,2024年我國快遞業務量完成1320.7億件,2025年上半年完成1067.8億件、同比增長21.3%。面向如此體量、分布高度網格化的城配需求,非乘用車智能駕駛的規模效應與抗周期屬性更為突出,市場對物流無人車的需求不斷上漲,呈現從試點走向規?;膽B勢。
2025年5月,發布全新E系列無人物流車平臺及首款車型E6,標志著九識智能完成從單一產品到多平臺布局的戰略升級
在九識智能CEO孔旗看來,無人物流車最大的價值在于“它真的是可以為客戶帶來價值的”——公司成立兩年后,推出的第一款量產車型 Z5 系列,采用整車銷售模式,面向市場推出后,迅速產生訂單——快遞站點老板掏錢買來送快遞,此后,公司陸續發布Z系列、E系列及L系列等多款產品,逐步覆蓋窄路園區、標準配送與重載長距等多類場景,適配快遞、生鮮、工業物流等多種業態,而九識智能也證明了,無人車真的能省錢——多家快遞站老板通過九識智能節約了大量人工成本。
如今,從內蒙古河套平原到川渝鄉鎮,從城市生鮮運輸到農村快遞配送,九識智能的L4級無人車已在全國近300座城市實現無人駕駛運營,可幫助客戶降低綜合成本約66.6%,每日數據回傳里程超過20萬公里,為算法持續優化提供堅實基礎。
在多位行業人士看來,九識智能的成功之處在于,他們選擇了一條合適的商業化路徑,“不去搞華而不實的、雖然驚喜卻不實用的花架子,而是真正讓這個技術能力落地到產業中,從而改變一個行業的成本邏輯,這是極具殺傷力的”。
價值閉環:數據要素加持下的成長路徑
技術上的全棧自研是九識智能的“護城河”之一。九識智能具備深厚的L4算法研發、產品開發、整車交付及銷售運維等體系化能力,并實現了核心軟硬件模塊全自研,九識智能多位受訪者還是不約而同地強調“數據比技術更重要”。公司技術負責人莊立表示,產品路線與商業形態最終都要服務于高質量數據的可持續獲取,“在能賺錢、能閉環的前提下,把數據持續‘喂’給算法與模型”。
從行業視角看,數據規模與迭代速度已成為智能駕駛競爭的關鍵。盡管乘用車與城配物流在場景與監管路徑上并不相同,但“以數據為牽引”的技術—產品—運營協同邏輯具有共通性。
九識智能相關負責人坦言,智能駕駛只有在中國才會發展最好,因為中國幅員遼闊,地形地貌復雜,九識智能車“上山下鄉”走過的每一公里,都為高質量數據的快速積累奠定了堅實的基礎,平均每天可繞地球4圈的行駛里程,使得九識智能目前的L4自動駕駛運營里程積累已經達到了3500萬公里,基本完成了道路數據的積累閉環。
現在九識智能正在快速構建其行業生態,通過中國郵政、通達系、國藥器械、佳通輪胎等多場景行業客戶及其生態伙伴,已逐步構建覆蓋快遞快運、生鮮商超、醫藥冷鏈等的智慧城配物流網絡和行業解決方案。在海外市場,九識智能也已落地新加坡、馬來西亞、日韓、中東等區域,公司成功獲得新加坡首張無人物流車牌照,進入新加坡本土物流配送領域。
產品迭代的背后,也暗藏九識智能清晰的發展邏輯——通過實際運行數據持續優化算法與軟件,以客戶需求反向驅動硬件與產品改進,從而實現技術閉環與場景拓展。
物流革命:無人駕駛打造“新基建”
雖然是一幫搞技術的團隊,但孔旗、莊立和他們的同事,有著理想化的技術愿景。
“我們覺得,九識智能干的事,就是新基建的事”。
九識智能CEO孔旗描述了一個真實場景——在內蒙古廣袤草原上的一個偏遠村落,農產品出村或者是電商快遞進村,因為力量的不足,可能要一周左右才能配送一次,而有了無人車之后,哪怕今天只有一票快遞,都可以用無人車送來,這就是科技改變生活的最好案例。
從需求側看,中國快遞與同城即時配送等市場體量持續擴容;從供給側看,“數智供應鏈”被納入部委專項行動重點任務,明確提出推廣無人配送車等設施設備、推動物流與產業、貿易、消費的融合,導向更清晰的規?;瘧谩?/p>
以九識智能為代表的城配無人車正在給出一條 “非乘用車先行、數據驅動演進、價值導向落地”的產業化方法論——非乘用車場景的標準化與可監管性,使其成為智能駕駛率先破局的現實選擇;此外,“數據是第一要素”,誰能在合規框架內高效獲取并利用數據,誰就更接近行業“臨界點”。而更重要的,則是九識智能選擇的路徑,它是“足夠實用且可復制”的,通過工程化減法與服務化加法,持續把單位場景的ROI做扎實,才能穿越技術與資本周期。
在“政策可預期、需求可量化、模式可復用”的三重合力下,當數據與場景的正循環被真正點燃,自動駕駛的產業化拐點,或許正呼之欲出。